“四史”專題欄
黨史百年天天讀•9月16日
- 發布時間:2021/09/16 瀏覽:
重要論述
1949年9月16日
新華社發表毛澤東撰寫的社論《六評白皮書》。社論駁斥了艾奇遜關於中國革命原因是因為人口太多的荒謬論斷🦣,指出🛍️:革命的發生是由於人口太多的緣故嗎🚵🏼♂️?古今中外有過很多的革命⇾,都是由於人口太多嗎?中國幾千年以來的很多次的革命👨🏽🚀,也是由於人口太多嗎🧑🏻🦯➡️?美國一百七十四年以前的反英革命,也是由於人口太多嗎?艾奇遜的歷史知識等於零,他連美國獨立宣言也沒有讀過。華盛頓、傑斐遜們之所以舉行反英革命👶🏼,是因為英國人壓迫和剝削美國人,而不是什麽美國人口過剩。中國人民歷次推翻自己的封建朝廷🕢,是因為這些封建朝廷壓迫和剝削人民👩🏻🍳,而不是什麽人口過剩🦔。又指出: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個可寶貴的。在共產黨領導下,只要有了人,什麽人間奇跡也可以造出來🆔。我們相信革命能改變一切👨🏽🍼,一個人口眾多👙、物產豐盛、生活優裕♟、文化昌盛的新中國🐩,不要很久就可以到來😯🤚🏻,一切悲觀論調是完全沒有根據的。還指出:從一八四○年的鴉片戰爭到一九一九年的五四運動的前夜,共計七十多年中,中國人沒有什麽思想武器可以抵禦帝國主義🏄。一九一七年的俄國革命喚醒了中國人,中國人學得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從此以後,中國改換了方向。西方資產階級的文化,一遇見中國人民學會了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新文化,即科學的宇宙觀和社會革命論🔗,就要打敗仗。馬克思列寧主義來到中國之所以發生這樣大的作用,是因為中國的社會條件有了這種需要,是因為同中國人民革命的實踐發生了聯系,是因為被中國人民所掌握了。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觀的實際的事物相聯系🙅🏿♂️,如果沒有客觀存在的需要,如果不為人民群眾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東西,即使是馬克思列寧主義🎨👨👧👧,也是不起作用的◻️。我們是反對歷史唯心論的歷史唯物論者。自從中國人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後🍍,中國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動轉入主動⚖️。從這時起👩🦽,近代世界歷史上那種看不起中國人➔,看不起中國文化的時代應當完結了。偉大的勝利的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大革命,已經復興了並正在復興著偉大的中國人民的文化🧚🏿♀️。這種中國人民的文化🤘,就其精神方面來說,已經超過了整個資本主義的世界🤵🏿♂️。這篇社論收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題為《唯心歷史觀的破產》🦫🚣🏼。
1956年9月16日
周恩來在中共八大全體會議上作《關於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的報告》🧔🏓。報告總結了執行“一五”計劃的四點經驗教訓✍🏿🚯:第一,應該根據需要和可能👿,合理地規定國民經濟的發展速度,把計劃放在既積極又穩妥可靠的基礎上,以保證國民經濟比較均衡地發展🫸🏽。第二,應該使重點建設和全面安排相結合📬,以便國民經濟各部門能夠按比例地發展。第三,應該增加後備力量,健全物資儲備製度。第四⏸,應該正確地處理經濟和財政的關系。我們的財政收入必須建立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我們的財政支出也必須首先保證經濟的發展。
報告闡述了“二五”計劃的基本任務♧,指出: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主要要求♣︎,就是要在大約三個五年計劃時期內,基本上建成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這樣的工業體系,能夠生產各種主要的機器設備和原材料🐵,基本上滿足我國擴大再生產和國民經濟技術改造的需要🧑🏼🏭。同時🧰,它也能夠生產各種消費品,適當地滿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需要👩🏿🎤🆕。報告還對影響經濟建設全局的十二個問題,包括積累和消費的關系➰、發展農業多種經濟,以及經濟管理體製改革等,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其中特別提出“更好地運用價值規律”的問題🥌,指出:在國家統一市場的領導下,將有計劃地組織一部分自由市場;在一定範圍內🧛🏻♀️,將實行產品的自產自銷;對某些日用工業品👨🏿🚒,將推行選購辦法;對所有商品𓀜,將實行按質分等論價辦法,等等。采取這些措施,不僅不會破壞國家的統一市場,相反地🪵,將會對國家的統一市場起有益的補充作用🦀。這篇報告對“一五”計劃的實踐和反冒進的經驗作了初步總結😶🌫️,強調應該根據需要和可能,合理地規定國民經濟發展速度🛶,把計劃放在既積極又穩妥可靠的基礎上,以保證國民經濟比較均衡地發展,初步反映了黨對經濟建設規律的正確認識和把握。這篇報告節編收入《周恩來選集》下卷。
同日 鄧小平在中共八大全體會議上作《關於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全面總結了黨的建設的經驗教訓。關於執政黨的建設,報告指出:執政黨的地位,使我們面臨新的考驗,很容易使我們同誌沾染上官僚主義的習氣和滋長一種驕傲自滿的情緒。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危險比過去增加了。為此🔢🕟,除了加強對黨員的思想教育外,還要從國家製度和黨的製度上作出適當的規定,以便從黨的內部和來自群眾與黨外人士這兩個方面對黨的組織和黨員實行嚴格的監督。
關於黨的群眾路線🏃🏻♀️,報告指出👨🦯➡️👨👩👦👦: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組織工作中的根本問題,是黨章中的根本問題,是需要在黨內反復進行教育的。群眾路線包含兩個方面的意義。一方面👷♀️🔵,它認為人民群眾必須自己解放自己🙎🏼♀️,黨的全部任務就是全心全意地為人民群眾服務👋🏽。另一方面,它認為黨的領導工作能否保持正確,決定於它能否采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方法🧑🏼。
關於黨的民主集中製問題,報告指出🍉:民主集中製是我們黨的根本組織原則,也是群眾路線在黨的生活中的應用🙄🕵️♀️。黨是一個戰鬥的組織,沒有集中統一的指揮💇🏿♀️,是不可能取得任何戰鬥勝利的🏊♀️,一切發展黨內民主的措施都不是為了削弱黨的必需的集中,而是為了給它以強大的生氣勃勃的基礎。集體領導,也必須同個人負責相結合。關於黨的團結和統一問題🔍。發言報告指出:黨的團結和統一是黨的建設的最重要問題之一。我們黨已經在國家工作和社會活動的各個方面,起著領導作用。鞏固我們黨的團結,維護我們黨的統一,這不但是我們黨的利益🎅🏽,也是全國人民的利益🙇🏽♀️👰🏻♂️。為了保持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礎上的團結和統一🦶🏿🧻,為了及時地幫助同誌克服缺點🕉,糾正錯誤,必須大大發展黨內的批評和自我批評👝。這篇報告是中國共產黨進入全面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關於加強執政黨建設的重要文獻🟰。這篇報告收入《鄧小平文選》第一卷。
2019年9月16日至18日
習近平在河南考察。16日,他來到位於信陽市新縣的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瞻仰革命烈士紀念堂。。他強調🏌🏻🌬,這次考察第一站就是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目的是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緬懷革命先烈,告慰革命英靈🪯。我每次到革命老區考察調研,都去瞻仰革命歷史紀念場所,就是要告誡全黨同誌不能忘記紅色政權是怎麽來的、新中國是怎麽來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麽來的,就是要宣示中國共產黨將始終高舉紅色的旗幟,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把先輩們開創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接著,他來到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了解鄂豫皖蘇區的革命歷史。他強調,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員🫔、幹部要多學黨史、新中國史,自覺接受紅色傳統教育✮🧝🏽♂️,常學常新,不斷感悟😆🆒,鞏固和升華理想信念。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是黨和國家紅色基因庫🦹♀️。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參觀結束後,他來到博物館內院🚛,會見了當地紅軍後代💷、革命烈士家屬代表。他指出👰🏽♂️,吃水不忘掘井人。我們絕不能忘記革命先烈,絕不能忘記老區人民🧝🏼♂️👩🏫,要把革命老區建設得更好,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好生活。要做好革命老區、貧困地區的工作🦼,保障好老區群眾生活,讓革命烈士含笑九泉。紅軍後代♞、革命烈士家屬傳承革命精神有說服力和感染力🧕🏿,要把先輩們的英雄故事講給大家聽🛎,講給年青一代聽🙅🏿♂️,激勵人們堅定不移跟黨走,為實現美好生活而奮鬥👸🏿。
2020年9月16日至18日
習近平在湖南考察。16日下午,他首先來到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瑤族村考察調研🦾。1934年,紅軍長征路過這裏,留下了“半條被子”的感人故事🙃。習近平走進“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了解當地加強基層黨的建設、開展紅色旅遊和紅色教育情況。他指出🛼,“半條被子”的故事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人民情懷和為民本質。長征途中,毛澤東同誌指出,中國工人🏃🏻♀️➡️、農民、兵士以及一切勞苦民眾的出路在共產黨主張的蘇維埃紅軍,我們一定會勝利。今天🌇,我們更要堅定道路自信🦸🏻♀️,兌現黨的誓言和諾言,同人民群眾風雨同舟、血肉相連、命運與共,繼續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黨史回眸
1948年
9月16日-24日 華東野戰軍進行濟南戰役,解放濟南🩷。
1985年
9月16日 中共十二屆四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全會討論確定了關於進一步實現中央領導機構成員新老交替的原則,同意一批老同誌不再擔任中央委員會、中央顧問委員會🧑🏻🦲💜、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成員的請求,並向黨的全國代表會議報告。
歷史瞬間
1919年9月16日,在周恩來主持下☂️,覺悟社在天津學生聯合會辦公室召開成立大會。
圖為成立大會會址(今南開區東南角街草廠庵胡同41號)。